泸定县教育系统
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情况报告
一、基本情况
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所,总班数245个:小学173个,初中72个。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各校均达标;电脑885台,小学550台,每百名学生拥有电脑9.3台,初中335台,每百名学生拥有电脑11.7台;图书195449册,小学109227册,生均图书18.5册,初中86222册,生均图书30.1册;学校核编938个,空编4个,空编率0.43%;现有教职工922人,小学师生比1:9.87,初中师生比1:8.95;专任教师887人,具备合格学历教师885人,学历合格率99.8%。
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州级民族示范学校2所。
二、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情况
我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,各中小学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。
(一)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
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民族常识教育,是民族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。各学校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,小学充分利用语文、思品、音乐、体育、美术等学科中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,中学充分利用政治、语文、历史、地理、体育、美术、音乐等学科的民族团结常识,使民族团结教育与相关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,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,了解民族风情、地域风情,增进民族交流,培养各民族学生间的感情。
(二)寓教于乐,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,使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多样,内容丰富。
近年来,各学校积极探索加强民族团结的新思路、新方法,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,学校各族师生互相支持,亲如一家,保持了学校稳定团结的大好局面,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。具体做法:一是利用国旗下的演讲,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知识宣讲。二是利用主题班会,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。使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。三是有的学校坚持开展校园民族舞蹈课间操。四是开展民族团结系列主题教育活动,让广大师生认识家乡的民族历史和传统。五是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和睦相处。六是利用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加强各民族师生间的文化交流,促进民族团结。
全县中小学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,使同学们从小在娱乐中收到教育,认识家乡,认识各少数民族的特点,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,从小树立了民族团结意识。
三、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成绩
全县各学校按照相关要求,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,展现了广大师生团结一心,共创和谐校园的精神风貌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,各校合理分工,充分发挥校园广播、升旗仪式、的作用,通过讲座等,有重点,分层次地向全校学生广泛宣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大意义。一是增强了各民族学生的自信心。各校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国旗下讲话:民族团结手拉手、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里开放等,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,增强民族自尊心、自信心和自豪感。二是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。各校利用中午校园之声广播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,让学生牢固树立“增强民族团结、维护祖国统一、反对民族分裂”的意识。各校还开展了“主题团队日”等活动,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,提高民族团结意识。三是少数民族的政策在学校得到很好的落实。各校认真落实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的教育惠民政策。四是热爱祖国的意识进一步增强。各校开展听取消防安全、交通安全讲座、“法律七进”、“七五普法”、祭扫革命烈士墓等活动,对学生进行多试多样的“爱国主义”、“集体主义”、“民族团结”教育。
四、存在问题和困难
一是学校教师紧缺,无专任教师授课,只能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。
二是个别教师对此项工作思想意识不够明确,重视程度不够。
三是教学无参考书,仅限教师自己收集、整理,不够系统规范。
|